由于利潤可觀、可復制性強,火鍋行業被眾多資本看好。數據顯示,近半年來,近30億元資金涌入火鍋行業,火鍋行業上下游企業接連獲得融資,背后的投資方不乏IDG資本、高榕資本等知名私募機構。
資本看重火鍋并不是沒有道理。火鍋作為易標準化、高自由度、顧客黏性強、具有社交功能的飲食,解決了餐飲行業標準化的痛點,而且成功俘獲了消費者們的味蕾,分得了餐飲市場一塊大蛋糕。
一方面,2020年以來,火鍋食材超市、自熱火鍋和火鍋底料等成為火鍋行業內熱門的細分賽道。企業信息查詢平臺企查查數據顯示,今年2月,懶熊火鍋宣布完成A輪融資,投資方涉及星陀資本、虢盛資本以及字節跳動。今年3月,鍋圈食匯完成3億美元D輪融資;8月,鍋圈食匯宣布獲得D+輪投資。上述兩家企業均屬于火鍋食材連鎖平臺。
另一方面,傳統火鍋店的日子并不好過。海底撈日前發布的2021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,其上半年凈利潤僅是2019年同期凈利潤的十分之一。主打平價小火鍋的呷哺呷哺情況也不樂觀,其中報顯示,2021年上半年歸屬母公司凈利潤虧損4992萬元,并宣布將關閉200家虧損門店。
兩者的競爭關系如何?
分析人士認為,傳統火鍋行業逐漸觸頂,而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致堂食受限背景下,業界開始大力挖掘火鍋行業其他場景,由此,火鍋食材超市、自熱火鍋等產業開始盛行。火鍋行業本就一直受到資本青睞,其衍生出的新增需求自然也備受關注。得益于“在家吃火鍋”的模式,火鍋食材市場潛力凸顯。但不可否認,火鍋龍頭企業比如海底撈、呷哺呷哺,在國內擁有較強的“護城河”,主要體現在高效的運營管理、完善的供應鏈、強大的品牌號召力等方面。
資本紛紛進入火鍋市場,正是看到了火鍋背后的千億元級市場。事實上,在中式餐飲市場,火鍋一直占據著..地位。據《中國餐飲品類與品牌發展報告2021》數據顯示,2020年,全國火鍋市場規模近6000億元,門店近60萬家。
同時,火鍋具備一定的社交屬性。根據2021年艾媒咨詢對中國火鍋消費者吃火鍋陪同人數調查顯示,有59.1%消費者表示會約2至4個人一起吃火鍋;有35.2%消費者表示會約4至8個人吃火鍋;表示會聚集8個人以上吃火鍋的消費者占比為2.5%;此外,還有3.2%消費者表示會獨自一人吃火鍋。
更為重要的是,現在的火鍋市場已經不可能一家獨大。火鍋行業因為技術依賴度低、可復制性強、毛利高,對創業者的吸引力極大,不斷涌現的網紅門店、特色店就是很好的例證,嗅覺靈敏的資本也接連不斷出手。同時,受疫情影響,火鍋消費邊界進一步延伸,從前喜歡在店里三兩人聚餐,現在點外賣、買火鍋食材自己涮。圍繞火鍋的新消費場景不斷形成。
需要指出的是,安全與品質是餐飲企業的立命之本,火鍋行業也不例外。盡管火鍋行業對廚師的要求相對不高,但對原材料以及冷藏保鮮、清洗消毒等環節的要求始終不能松懈。
事實上,對于餐飲行業來說,資本是把雙刃劍,賽道過熱將導致估值偏高。此前,諸多行業由于“熱錢”涌入而改變行業規則和節奏的前車之鑒都印證了這一觀點,放在餐飲行業也不例外。餐飲企業要思考的不應是單純的發展速度,還包括經營的穩定性。企業引入資本的目的是利用資本補齊自身在產品、供應鏈、業務等方面的短板,所以制定好“如何用錢”的戰略非常重要。
在業內人士看來,餐飲從來都不是暴利、可快速套現的行業,講究的是細水長流。而在資本與餐飲企業追求“連鎖化”的同時,如何在“標準化”與“口味獨特”之間尋求平衡成為關鍵。當前,消費者對于火鍋的口味需求變得越來越多元化,這是競爭激烈的火鍋賽道需要直面的問題。